近代文学、近代报刊是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报刊史料是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目前,报刊小说资料、报刊词话资料、报刊教育资料、报刊医学资料、报刊地方史志资料等领域的辑录已经开始系统化、规模化投牛策略,获得了较多关注与成果。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录》,梁冬丽、李岚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7月版。
而报刊小说理论文献资料往往被视为报刊小说资料的附属,且选辑多集中于上海报刊,故岭南报载小说理论文献资料往往被忽略,疏漏较严重。那么,全面辑录、整理岭南报载小说理论文献资料,使之成为专门的课题,势在必行。
古代小说理论多依附于小说文本,形成带有序跋、评点的小说刊本。明清时期小说已渐趋成熟,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小说批评活动,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批评样式:
一是小说批评者或是文人出于对作品的欣赏进行圈点或记录阅读感受,这就是最初的小说理论形态——批点;二是书坊主或作者或其他参与出版者为小说刊行添加的序跋;三是书商为广增销量组织专门的评点活动,或作阅读引导,或作阅读鉴赏。
总之,此时的小说批评还处于无意识、无规范的自觉生发中,而这些小说批评活动及其痕迹蕴含了古代小说创作的基本原理,成为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理论形态。
到了近代,小说批评之风依旧延续,并随着刊载载体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些批评思想还夹印在各种小说广告中,较难发现。
因为刊载载体变化,小说理论在形式上随之出现了适应报刊载体的新变,呈现短、散、偏、新的形式特征。
目前虽尚无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但早已有学者意识到近代小说理论资料的使用、阅读或引用均极不方便,因此做了初步整理。代表性的成果如下:
(一)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该书选录时间起于1897年,终于1916年,选录范围包括论文、序跋、杂评、笔记、广告、书信等,凡能反映这一时期小说创作面貌及小说观念变化的,均予选录。选录重点:
一是与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有关的材料;二是小说杂志发刊词;三是对西方小说的介绍及对传统小说的重估。因为此时期小说理论主旨大体接近,所以该书着力搜集与小说艺术形式与技巧演变相关的文献资料。
该书所录材料去取比例,大致前较繁,后较简。以其时间在前,论者不多,弥足重视;时间渐后,人能言之,选择宜精。[1]
(二)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该书基本上以作者时代编次,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自汉至宋元,以采自笔记、杂著者为主,主要论及神话、传说、笔记、传奇、话本等,系我国小说理论批评的萌芽阶段;中编明清部分,以白话长篇小说的序跋为主,主要论及各类长篇小说以及多方面的小说理论问题,是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阶段;下编自清末至五四,以单篇专论为主,论及问题更为广泛和深入,系我国小说理论的成熟阶段。
鉴于我国小说理论批评在明清以前尚处滥觞时期,数量少而分散;明清以后则渐趋成熟,数量多而面广,故在选录时采取“前松后紧”原则,即前期的编选尺度适当放宽,后期则从严掌握。[2]
(三)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
该书选录道光二十年(1840)至宣统三年(1911)共72年有关小说创作的重要事件。选录内容包括新作品问世、已有作品再版、作家概况、重要理论论著、清政府关于小说的政策,以及小说出版机构等信息,并采用介于年谱与文学史之间的一种史料编排体例,按时间顺序汇总各种资料。[3]
(四)黄霖:《历代小说话》,凤凰出版社,2018年。
该书是第一部汇辑历代小说话的总集。选录篇章起于明代胡应麟将小说话独立成篇的《少室山房笔丛》,终于1926年周瘦鹃、骆无涯编的第一本“小说话”《小说丛谭》。
该书所录,大致以时间为序加以编次,分为三编:上编所录的小说话,虽有独立的品格,但尚附见于笔记、评点本之中;中编所录,以开始独立成编为标志,产生的大量有独立品格的小说话,然当时虽有小说话之实,却尚未用“小说话”之名;下编所录,其主流则明确、自觉地运用小说话的形式,标举“小说话”的名义,用新的报章杂志、新式印本等载体来加以传播,使小说话的创作很快地形成高潮。[4]
陈平原、夏晓虹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具有开创之功。黄霖先生编著的《历代小说话》收辑了自晚明到1926年间的378种小说话,对近代较为完备的《小说丛谭》等小说话著作加以整理。
但更为全面、具体的整理远未完成投牛策略,而有针对性地专门对某一地域或某一载体的小说理论文献进行一网式打捞并进行多层次、立体化深入研究的工作,还需时日。
在对近代岭南报刊小说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时,笔者发现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数量不少、质量不低,有些可补此前小说理论文献整理或小说研究之不足,但除了吴趼人、梁启超、黄世仲兄弟的部分常见理论文章之外,一大批报刊所载小说理论文献尚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有鉴于此,现随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研究的深入,笔者搜获不少偏、短、散而又有专题性、固定栏目登载的报刊小说理论文献,集腋成裘,达20余万字,亟待披露于学界,以广研究之视野,以壮近代小说理论研究之声势。
本书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2)以及“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2023)的精神,全面、系统汇编分散于近代岭南报刊中的小说理论,为近代文学、区域文化与小说批评研究者提供资料,为向全社会普及报载小说理论所蕴含的近代思想文化精神提供系列文本。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收集、整理、汇编近代发表在岭南报刊上的所有小说理论资料,以见其规模,发掘其在文学批评与小说理论研究上的功用。同时引发整理、使用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的行动,并进行近代文学批评、探讨近代小说理论形态、追溯西方小说理论渗入中国的过程,让“近代”“岭南”“先锋”成为标签,以见时代思想与地域文化特点。部分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仅供研究参考。
《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初集》,梁冬丽、刘晓宁整理,凤凰出版社2019年1月版。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资料,是近代小说创作学、批评学、传播学的第一手基础文献。通过这些文献资料,可以追溯现代小说生成的过程,因为这些资料反映了近代小说具有古今中外过渡性的特点。
(一)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资料的存量较大
目前笔者基于实地调查、访查的第一手资料,收集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20余万字。他书涉及报刊小说理论,但罕见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多收录邱菽园小说理论或《中外小说林》《外书》栏目中的部分篇章等。本书则专刊岭南报刊小说理论,众多小说理论文献首次被发掘,在小说理论研究史上达到突破性发展。
本书一方面实现了小说理论研究范围的突破,广泛收录各种小说批评形式;另一方面实现新史料的突破,首次披露了一批新的小说理论文献。
(二)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家多用笔名且兼具多重身份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家多以笔名示人,起初受古代小说创作观念影响。因古代小说地位低下,创作者不以真实姓名传播,近代初期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小说批评也延续这一传统。
随着小说地位的提高、思想的解放,逐渐出现一批彰显姓名的小说家、小说批评家,然而仍有部分小说批评家以笔名示人。此时以笔名掩藏身份似乎与政治有关,这部分小说批评家常常借批评小说来针砭时弊。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家往往兼具多重身份。他们既是报刊创办者、编辑、主笔,也是小说家、小说批评家、革命者,学贯中西。因此他们的小说理论常能达到较高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如黄世仲兄弟是报人、小说家,也是革命家,其小说理论关注时事,注重启迪,具有进步性。
(三)近代岭南报刊理论资料与近代岭南小说创作存在互动关系
近代岭南报刊广告刊载了大量的书籍广告,其中小说广告远多于其他类型的书籍广告。这说明当时社会上小说大受欢迎,且侦探题材、社会题材、感情题材、政治题材是售卖最多的种类。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也刺激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录了当时同类题材小说的创作。
大量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呈现互动生成的态势。例如,大量小说理论都注意到翻译小说“起首突兀”的创作特点,逐渐在岭南自著小说中也出现了一改古典小说叙事时间的作品,如《九命奇冤》。
另外近代小说创作呼应小说界革命的主张,常以启蒙思想、变革社会为旨归,小说理论也关注到社会思想的变革,小说创作与小说理论互动,促成了社会题材小说热度的提升,尤其是近代岭南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小说,如《剪辫梦记》《廿载繁华梦》《烟猪》《错认夫婿》等。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资料对时代思想、批评形式、批评内容等多方面作了回应。
首先,在“小说界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近代小说承担起改良社会的重任,而近代小说理论也自觉承担起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任务。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蕴含着启迪民众、解放思想、变革社会的内容;同时,在小说理论中引入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关注人类心理,弘扬中国精神。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研究》,梁冬丽著,凤凰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其次,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形态反映了当时小说理论形态的普遍性,即以报刊为载体,从诗评、杂评、论说等形式逐渐向专题论文过渡。
最后投牛策略,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反映了时下小说批评的内容。尽管到了近代,古典小说批评仍是小说理论批评的主流,尤其是对金圣叹、曹雪芹等作家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的批评,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肯定。
(五)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资料具有地域性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资料有地域性。这些小说理论指导着岭南小说家的创作活动,引领小说家的创作思想。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的作者多为岭南人,且所批评的小说符合岭南人阅读趣味,其批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注岭南社会问题,如述奇评《错认夫婿》中粤地“不落家”之风,岭南鸦片问题,粤地赌博问题,女性解放问题,学界、政界、商界腐败现状等社会问题。
从总体上看,开拓新领域、开发新文献与具体化、专题化是近代小说理论书籍出版的趋向。本书是与之平行的新领域、新文献,既有融合、交叉点,也有新的延伸与拓展,是富于具体化、专题化的选题。
(一)从学术思想价值上看,有新的思考与新的观点
1. 小说广告也是小说理论批评资料。近代岭南报刊小说广告是研究小说营销史、传播史的第一手资料。
2.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资料是研究西方小说及其理论影响中国小说创作与小说思想意识的载体。
3. 这些理论文献反映了中国小说创作及其理论的近代性特征。小说的功用从“适俗”“导愚”变成了“新民”的工具,而小说的地位也从“丛残小语”变成了“最上乘”的文学样式,小说理论的呐喊与鼓吹,则起到助推的作用。岭南报刊小说理论在古今相承、中西融合上,贡献尤多。
4. 这些理论文献反映出岭南是报刊的发祥地及报刊文学繁荣的重要区域的事实。20世纪初小说兴盛及其理论发达与近代社会变革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活跃在岭南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纷纷利用“小说界革命”的思想成果来宣传政治主张,以便开通民智,兴发爱国思潮,挽救民族危亡。岭南报刊文学,尤其小说,是典型代表。
(二)从内容范围上看,有独特的考量
本书作为理论文献总集,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可应用于近代小说及小说理论研究、岭南小说及小说理论研究、岭南文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既有工具性的价值,也有地域范围、时间时段上的应用价值。
1. 时间范围:借用历史上常见的时代分类法,自1872年《香港华字日报》诞生以来至1911年间的报刊,都在本书的采辑范围之内。
2. 地域范围:在岭南创办与发行的近代中文报刊,都是本书采辑的对象。限于篇幅,岭南人在其他地方创办的报刊不在本书的采辑范围之内,待他日另立专题辑录。
3. 类型范围:小说广告、小说专题论文、题咏小说之诗词、小说家传记及其逸事,以及其他直接相关资料。
总之,整理、辑录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的方法,可以应用到1911年以来岭南地区报刊史料的整理,也可以推广到整理岭南人在其他地区或海外报刊上的小说理论资料。
综上,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又在载体、观念、形态等诸多方面有新特点,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理论批评价值,还有传播学上的应用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全面集中整理是必要的;从文学理论角度来说,系统整理是研究的前提;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宏观大视野的通盘观测,更有利于发现小说创作与传播的规律。
一、本书收录的是1872年至1911年的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
二、“岭南”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以南。按当今行政区划分,主要指广东、海南、广西一带,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报刊小说理论文献”是指刊载于报刊中的涉及小说批评的各类文章,包括广告、诗歌、杂文、专论、报道等,以广录博收为基本原则。尤其是小说广告,既有理论批评的功能,也有传播、营销的内容,值得发掘。由于外国人早期在岭南创办的中文、外文报刊很少发表小说,因此不把这些报刊列入本书的收录范围。
四、本书收录的小说理论资料形态多样,包含小说广告(报刊连载小说广告、刊印发行小说广告、代售寄售小说广告等),批评小说的诗词,小说杂文、小说话、小说评点、小说序跋、小说识语、小说专论等各类涉及小说批评信息的文章。其中部分小说有论及小说的文字,本书仅精选其中的部分篇章。
五、本书为登载报刊小说理论资料的报刊撰写了提要。主要含:报刊出世广告,报刊宗旨章程,报刊停、迁、复刊广告,报刊代售、寄售广告。这些资料虽与小说无直接联系,但报刊宗旨影响小说创作主旨的提炼、类型的选择、思想艺术的高低。
六、本书以报刊为单位,以报刊创刊时间为顺序,按时间辑录各报刊小说理论。每篇小说理论包含题名、正文、时间,部分有栏目名、署名。
七、凡在同一报刊多次出现且文字相同者,仅录首见文,次出者仅作校对之用,其余不再注明;同一广告出现在不同报刊,亦录首见者。
八、统一时间标示。杂志统一使用年份加“第几期”联合表示,日报统一使用“年月日”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统一在文后用括号标示。
九、译名(书名、人名、地名等)和一些音译造字,为尊重原作者和保留近代报刊用字排版原貌,照录各报刊原来的书写形态。如《鲁滨孙漂流记》、卑斯墨克、墨克、卑斯墨、福尔摩司、昔士比亚、达你文、义大利、飞猎滨、撒逊连犿等。
十、广东话、潮汕方言中某些特殊用字保留原字形,如嘅、唥、呾、佢等。货币单位照录,如圆、员、仙、先等。
十一、一些古今同义且现仍使用之字,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的情况下,照录,以见彼时用语之风貌,助益语言学研究。如“纪—记”“板—版”“钞—抄”“检—捡”“译—绎”“藉—借”等。
十二、错字照录并括注正字。漏字括注补齐。字迹不清者以□代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岭南报刊小说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是正确评估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的支撑理论文献。
笔者自2015年正式开始编写近代在岭南定期出版发行刊物上的小说目录,并对其相关文献进行了长达近十年的深入爬梳。
由编写近代报刊小说目录开始,逐步辨析小说文体,剔除误置小说栏目或掺入小说中的戏曲等其他作品。原本混杂的小说群体被梳理出来,近代报刊小说由原本模糊的印象变成了明确的对象,从文体外延上明确了近代小说概念的应有之义,慢慢形成了近代的“小说”意识。
从近代报刊小说目录来看,长时间连载的章回体是小说,一两期能刊完的短篇作品也是小说;中国人自己写的是小说,翻译自外国的作品也是小说。那么近代时人眼中的小说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如何描述小说的?他们是如何看待小说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尘封的文献里,顺带发现了报刊上登载的有关讨论小说、讨论小说创作、讨论小说阅读、讨论小说价值、讨论小说艺术、讨论小说社会影响力等内容的批量文章,从而在理论上逐步靠近了近代的“小说”内核。
在近代的刊物上,随处可见的还有书籍销售广告,其中不乏销售小说的价目,甚至是专售小说的列表,更有某书局所出版小说价目一览表,日复一日,长盛不衰。
《晚清民国粤调唱本辑刊》,梁冬丽、杨雄冬、陈欣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6月版。
又随时可见,某小说连载完毕,已经结集成书,不日发售,价格若干,总发行地与代售点在某处,敬请阅者关注;某作品由某流行的小说作品的作者著成或翻译完毕,已经付梓,已经刻印完成,该小说内容如何、情节如何、人物如何、思想如何,文字浅显,妇孺可通,阅者快来,否则落后于人;诸如此类。
随着这些散、短、偏的文献不断汇聚,逐步成册,笔者终于摸清了出版界与营销界的“小说”观念。
作为《近代岭南报刊短篇小说初集》的姊妹文献录、“近代岭南报刊小说整理与研究”的后期成果,《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录》终于要面世了。由小说目录下的注释,逐渐变成研究的附录,再变成体大思精而已无法作“附尾”的“副产品”,现在已经生成自身的体量,变成独立的文献录,单独印行,这个过程,历时近十年。
感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因为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才使这些隐入烟尘的文献有得见天日的殊荣。
注释:
[1]节选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凡例。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
[2]节选自《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凡例。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1.
[3]节选自《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凡例。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
[4]节选自《历代小说话》凡例。黄霖 . 历代小说话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1—2.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理论文献录。
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