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丰益国际,再掀波澜
2025年7月9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震撼了红海。希腊籍货船“永恒C”号,在驶向以色列埃拉特港的途中,遭到也门胡塞武装的猛烈打击。袭击者使用了一艘无人快艇和六枚导弹,成功击沉了这艘满载货物的船只。虽然船员紧急进行撤离,但这场袭击仍然造成了货船最终沉没。局势令人心跳加速,也再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与此同时,在霍尔木兹海峡,越来越多的外国船只开始悬挂五星红旗,似乎在尝试“借道中国,保平安”。这一现象令人惊讶,背后暗藏着复杂的国际博弈和地区政治。对此,中国国防部简短回应了六个字:“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虽然简洁,却充满深意,足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激起阵阵涟漪。
展开剩余81%2025年7月9日的袭击,正是胡塞武装精心策划的一次行动。目标是希腊籍货船“永恒C”号,这艘从希腊出发,满载货物、航行至以色列南部的货轮,在未抵达港口之前,突然遭遇胡塞武装的袭击。此次攻击并非偶然,而是胡塞武装对“航行禁令”违反者的严厉制裁。袭击之后,胡塞武装通过媒体宣称,将继续打击一切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无论船只悬挂何国旗,驶向何方。
这一行为并非胡塞武装的临时决定,而是其自2023年11月起实施的“红海封锁令”的延续。最初,胡塞武装宣布针对所有驶向以色列的船只发动攻击,作为对加沙人道灾难的抗议。随着局势的变化,胡塞武装的这一政策逐渐由表态转变为实际行动。2025年7月6日,他们首次袭击了“MAGIC SEA”号希腊货轮,而紧接着的“永恒C”号袭击,更是标志着他们海上作战策略的转型,从过去的“拦截威慑”转向了“精准打击”。
胡塞武装的态度非常明确: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一律视为合法攻击目标。这种极端立场,使得国际航运界陷入了恐慌,尤其是在胡塞武装连续两次打击后,许多船只开始挂上中国国旗,以避开袭击。中国的五星红旗在这一时刻,成了船只航行的“护身符”,一时间成为了海上的“安全象征”。社交媒体上,关于这种现象的讨论热度急剧上升,甚至有人戏称:《战狼2》里的情节不再夸张,而是变成了现实。
不过,这并非简单的“哗众取宠”。随着胡塞武装的威胁不断升级,许多船只为避免袭击丰益国际,主动在航行信息中标注“中国船员”或“中国船东”。例如,一艘名为“SUMMIT SINGAPORE”的集装箱船,尽管注册地为巴拿马,但在目的地栏中明确标注了“中国船员”;另一艘科威特的油轮“AL FUNTAS”,则在航行信息中标注了目的地为“中国”。这一现象显然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背景。
早在2024年初,胡塞武装就与中俄高层进行了接触,明确承诺不攻击中俄船只,这一承诺一经传出,便引发了国际航运界的震动。由于美英等国在红海的护航行动并未有效遏制胡塞武装的袭击,许多商船出于安全考虑,选择标明与中国相关的身份,以此避开胡塞的攻击。这种做法虽然在国际法上存有争议,可能被认定为“假旗航行”,但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这似乎是最有效的自保方式。
这种“挂五星红旗”的做法不仅限于红海,霍尔木兹海峡的船只也开始出现类似情况。尽管胡塞武装地理上无法直接影响该地区,但由于船只往往需要穿越红海再进入霍尔木兹海峡,许多船只为了避免胡塞的打击,也选择了标注中国身份。这一趋势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航运界对安全的关注。
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时,中国的回应依然保持低调而坚定。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大校的“公道自在人心”回应,既不高调宣扬,也不轻易指责,而是强调了一个核心观点: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中立立场,力求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而非通过军事对抗。这种克制的态度,不仅避免了局势的进一步升级,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尊重。
与西方的强硬态度不同,中国没有选择以武力介入,而是通过政治协商,推动各方保持克制,恢复航道的安全。这种理性的外交立场,让中国在全球航运界树立了“可信赖”的国家形象,并未借此机会进行军事扩张或强权施压。中国一直以来都倡导和平与稳定,在处理巴以冲突时,呼吁停火,并提供人道援助,而非像美国那样进行军事干预。
在这场红海博弈中,中国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尽管中国没有出兵,却赢得了几乎所有民用商船的“主动投靠”。五星红旗背后,不仅代表着“可信赖”的国家形象,更是“公道”和“和平”的象征。而这背后,正是中国长年推崇的和平共处、共赢合作的国际理念。正如那句简短有力的“公道自在人心”,它不仅传递给世界各国,也传递给了时间。
发布于:天津市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