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添盈聚富
水产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素的良好食物来源。
水产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水产品可分为淡水产品和海产品,其种类多样,包括各种鱼类、虾类、蟹类、藻类、贝类等。
水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低且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可有益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如碘、锌、硒、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等。此外,还含有海藻多糖、虾青素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我国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量一直较低,应鼓励适量增加水产品摄入量。
2
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成年人约为300~500克。鼓励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群可适当增加水产品摄入。
水产品是优质蛋白质、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应保证每天摄入水产品4添盈聚富0~75克或每周摄入300~500克,包括鱼,虾(蟹)、贝类等多种水产品,可搭配食用。
展开剩余84%鱼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其蛋白质消化率>90%。脂肪含量较低,主要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推荐每周摄入鱼肉300~350克。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可提供优质蛋白,同时还可补充锌、硒、钙等矿物元素,且富含牛磺酸。有条件时可适量搭配食用多种水产品。
水产品营养丰富,肉质柔软细嫩、肌纤维细短易消化,适宜于孕妇、乳母、儿童和老年人群。孕妇乳母膳食中增加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摄入,可有益于胎儿和婴儿的神经组织及认知功能发育,有效预防胎儿及婴幼儿智力缺陷。同样,儿童膳食中适量增加水产品也可有利于儿童大脑、视网膜和认知功能的发育。老年人适量摄入水产品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衰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因此,鼓励孕妇、乳母、儿童和老年人群适当增加水产品摄入。
3
相较而言,水产品能量较低、饱和脂肪酸较低且蛋白质丰富,特别是常见的鱼类和贝类脂肪含量低,有助于更好满足日常优质蛋白质等营养需求。
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水产品同样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相较于其他动物性食物(如畜肉等)更低,特别是鱼类和贝类脂肪含量较低(仅为1%~10%),因此水产品提供的总能量也较低。
目前有研究发现,过量摄入畜肉容易造成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和肥胖发生的风险。因此,适当增加摄入水产品既能摄入更少的能量,又有助于满足日常优质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4
脂肪丰富的鱼类,如三文鱼、鳗鱼、鲭鱼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常说的“鱼油”,是DHA、EPA、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
脂肪丰富的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鳗鱼、鲭鱼等通常称为多脂鱼。人们常说的鱼油通常是指从这些鱼类体内提取的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良好食物来源。
多脂鱼中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这些脂肪酸被认为可以改善血管炎症、氧化损伤,稳定受损的动脉斑块,维持血管弹性,还可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有人群研究的数据结果提示,适量增加鱼类(尤其是多脂鱼)摄入(每周增加100~300克),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以及降低成年人全因死亡、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5
海藻类食物,如海带、裙带菜、紫菜等,富含碘、维生素K、叶酸等,可补充微量营养素不足,提高膳食丰富度。
我国居民常食用的海藻主要包括褐藻(海带、裙带菜)、红藻(紫菜、石花菜)、绿藻(苔菜、石莼)等。海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是碘、维生素K、叶酸、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元素,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机体代谢、蛋白质合成和心血管功能。在碘缺乏地区,适量食用海藻可有效预防碘不足或碘缺乏,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在碘充足或过量地区,需避免碘过量。泡发、漂洗,炖、煮海带(30分钟左右)的碘含量可降低50%~70%;同时改善口感,使其脆嫩或酥软易消化。
6
贝类食物,如蛤蜊和牡蛎等,是铁、锌、碘和其他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贝类主要包括蛤蜊、牡蛎、鲍鱼、海螺等食物,味道鲜美。贝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优质蛋白质,易于人体吸收利用。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较丰富。还是铁、锌、碘、硒等多种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此外,牛磺酸含量也较高。为更好的满足矿物质元素的膳食摄入,可在每周膳食中适当搭配贝类食物。
7
鲜活的鱼、虾等水产品更加鲜美可口,推荐清蒸、熘炒、焖炖等适宜方式加工烹调。
鲜活的水产品建议在捕捞后短时间内食用,肉质嫩滑,汁液保留完整;同时,鲜活的水产品营养素保留较多,水溶性维生素在短时间运输和储存中流失相对较少。
合理烹调水产品。采用蒸、煮、炖等方法对水产品营养素的破坏相对较小,汤汁鲜美,不宜丢弃。蒸食水产品味道更加鲜美,可避免高温破坏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且水溶性维生素流失减少。低温炖煮(如鱼汤)可使胶原蛋白转化为明胶,同时矿物质和氨基酸充分溶出,使汤汁更加鲜美、营养价值提高。熘炒通过急火快炒,可保留更多的营养素物质。建议少用油炸的烹饪方式,因为油炸不但使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而且,高温油炸还可能破坏水产品中的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8
家庭冷冻储存水产品时间不宜过长,应密封隔离、避免污染,减少营养物质和水分流失。
冷冻保鲜是指水产品急冻后将其中心温度迅速下降至-18℃而达到完全冻结的保存方式。该方式的好处是使水产品中水分完全固化,阻止了因流动性所造成的质量变动,可锁住海产品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流失,同时可抑制微生物和酶活性,降低其腐败变质风险,确保了水产品的营养与质量。家庭冷冻储存水产品在保持-18℃及以下温度时一般不宜超过6个月,并且应尽可能密封隔离,避免食品污染。
9
干制的海产品便于保存,适合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购买相关预包装水产品时建议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或咨询营养专业人员后选择购买。
干制海产品是通过脱水加工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实现长期保存。这一过程不仅保留了蛋白质、矿物质等核心营养成分,还通过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生成特殊风味物质,形成独特鲜味和浓郁口感。脱水后水产品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方便运输和储存,适合不同地区的消费者。
腌、熏的鱼虾类制品往往采用食盐腌制或高温熏制过程,容易产生高盐及多种可能对健康有危害的物质产生,因此应限制食用量,避免过多摄入。
在购买相关预包装水产品食品时,建议仔细阅读食品标签,特别关注营养标签中标示的脂肪、钠含量,对于存在代谢功能障碍或者其他慢性疾病人群,应咨询营养专业人员后选择合适产品购买。
10
鼓励企业产品创新,丰富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水产品供应,推进产业营养化转型,满足群众营养需要。
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创新,企业可研发去刺、即食、免泡发的水产品添盈聚富,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相应的便捷水产品加工食品,既满足多元化需求,又提升营养利用率。水产品去刺、除壳采肉设备的研发,将对水产品的加工生产增加助力。企业可以针对消费者的痛点,创新推出免处理即烹产品,如即食海鲜包、鱼排、鱼片、鱼丸、复合调味鱼糜、预制汤料包等多种产品,满足群众营养需要。
发布于:北京市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