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尼空军的动态可谓热闹非凡,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一系列战机采购计划,目光锁定于全球各大战机制造商。中国的歼-10、俄罗斯的苏-57和苏-35,以及土耳其的KAAN和法国的“阵风”,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就在2025年6月,雅加达防务展拉开帷幕,各国纷纷携带自家拿手绝活来争抢订单。“虽然印尼的42架歼-10还未正式落定尚融,但苏-57和苏-35已经跃然而至”,这真不是夸大其词,竞争确实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中国人,自然对歼-10的动向有所期待,但这背后涉及的技术、定价、及地缘政治,每一项都需理清楚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印尼急于采购战机的原因。当前,印尼空军的主力装备主要是年久失修的美国F-16和俄罗斯的苏-27/30。它们服役时间已久,面对现代空战的需求,不再具备竞争优势。F-16的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而苏-27与苏-30虽然当初风光无限,但维护成本相当高,且零部件获取困难。在东南亚,印尼周边的邻国如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同样在不断提升他们的空军实力,马来西亚拥有苏-30,越南引进了苏-35,新加坡则配备了F-35,菲律宾也在升级F-16。如果印尼不迅速更新军备,空军战斗力势必会逐渐落伍。
展开剩余86%在2022年,印尼与法国签订了一项采购42架“阵风”战斗机的合同,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交付,这无疑是对其空军的一次大规模增强。但“阵风”的价格却相当不菲,单架成本超过1亿美元,加上后续的维护和培训费用,给印尼财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且42架战机根本无法满足印尼的实际需求,他们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战斗机总数提升至100架以上。因此,除了“阵风”之外,印尼也在积极寻找其他选择,包括歼-10、苏-57、苏-35以及土耳其的KAAN等。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歼-10CE尚融,这款战机可谓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主推的出口型号。歼-10系列在国内已经发展到了歼-10C,技术相当成熟。CE型号则经过专门优化,专注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最近有消息透露,印尼正在评估采购42架二手歼-10CE,这些飞机原本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
在2025年5月,印巴之间爆发冲突,巴基斯坦的歼-10C(出口版称作J-10CE)表现十分出色。巴基斯坦官方宣称,他们凭借PL-15E远程空空导弹击落了三架印度的“阵风”战斗机。虽然印度方面没有完全承认此事,但这一战绩在国际军事圈引起了轩然大波。PL-15E的射程据称超过150公里,搭配歼-10CE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使得对远程目标的打击能力相当强大。印尼空军看到这一情况,心中难免暗自企盼,毕竟谁不想获得一款能在战斗中占据优势的战机呢?
尽管歼-10CE的技术可能不是最顶尖的,但其综合性能绝对足够满足战斗需求。AESA雷达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结合PL-10和PL-15E导弹,不仅能在空战中提供精确打击,同时维护成本也较低。这一点在现代空战中至关重要,能够让飞行员更专注于任务执行。此外,中国与印尼之间早已有长久的军事合作历史,提供培训和备件方面的保障,让印尼的军事采购更有信心,而不像某些国家在售后服务上存在问题。
在价格方面,歼-10CE更具诱惑力,单架大约在5000万至6000万美元之间,远低于“阵风”的价格,且维护成本也较为低廉。考虑到印尼的预算限制,这样高性价比的选择自然吸引眼球。
除此之外,歼-10CE还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即现货可用。相较于正在研发中的土耳其KAAN,交付需等待十年;技术并不成熟的苏-57,产量也不高;以及要到2026年才会交付的“阵风”,歼-10CE,尤其是二手机型,能够随时投入使用。这无疑符合印尼急需补充战力的需求。
然而,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带着苏-57E和苏-35争相入场。印尼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历史悠久,此前已经有使用苏-27和苏-30的经验,双方关系极为牢固。
苏-57是俄罗斯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其出口版本为苏-57E,具备超音速巡航和先进雷达,听起来相当吸引人。但这些飞机的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提升,俄罗斯自身尚未大规模使用,实战数据同样稀少。2025年6月乌克兰还宣称用F-16击落了一架俄军的苏-35(虽然不是苏-57),的确让俄制装备的可靠性受到了质疑。如果印尼选择苏-57E,显然需要冒不小的风险,而其价格大约在1亿多美元。
苏-35作为苏-27的升级版,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火力,印尼空军对苏-27/30较为熟悉,操作和维护并没有障碍。俄罗斯在推广苏-35时强调了其实战检验,毕竟这款战机在叙利亚和乌克兰都有出色表现。不过,苏-35的维护成本同样颇高,零部件供应不断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时常出现短缺。再加上乌克兰的失利事件,印尼对购买苏-35可能产生一些犹豫。价格方面,苏-35的单架费用大约在8000万至9000万美元,虽然比歼-10贵,但比苏-57便宜。
俄罗斯也深知自身装备的高价格和售后维护上的麻烦,因此推出了贷款方案,还承诺提供专家进行后期维护。这一策略对预算紧张的印尼来说颇有吸引力,但制裁风险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印尼需要仔细权衡。
在这场竞争中,歼-10CE和苏系战机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土耳其的KAAN与法国的“阵风”也在积极争抢订单。2025年6月,印尼与土耳其签署了48架KAAN的意向协议,总金额达到100亿美元。KAAN作为一款五代战机,目标远大,但目前仍在研发阶段,原型机也仅飞行了几次,距离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而印尼若想依靠KAAN来支撑未来10年的空军建设,显然在短期内无法满足需求。此外,单架成本预计超过2亿美元,甚至比“阵风”还要贵,这无疑让印尼的财政承受能力面临考验。
相比之下,“阵风”已锁定42架,预计在2026年交付,性能卓越,包括AESA雷达、远程导弹和电子战能力,战场表现也经过验证。但是以单架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再加上后续维护和培训的高昂成本,印尼已经在这笔采购上耗尽了财力,进一步增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次印尼的采购决策不仅仅是装备本身的选择,还需考虑许多更为复杂的商业算计。技术层面,歼-10CE在实战中表现可靠,苏-35的火力强大,而苏-57则具有未来潜力,但其成熟度和风险却各不相同。在价格方面,歼-10CE最为实惠,苏-35处于中等价位,而苏-57与KAAN和“阵风”则是贵得离谱。从政治角度来看,选择中国的战机可能会适度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但可能会引发美国的不满;选择俄罗斯则可维持旧有的友谊,但制裁风险无法回避;而土耳其或法国则更为“中立”,但预算上承受能力却受到限制。
自普拉博沃总统上任以来,他已经积极推进军事现代化,强调“需要能够打仗的飞机,而不是摆设”。这话听在眼前,似乎为歼-10CE加了一分,毕竟其实战记录相当出色,且价格上更为亲民。然而,印尼也必须考虑周边国家的反应,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他们对中国的战机持有高度敏感的态度。
老实说,歼-10CE在此次竞争中胜算堪忧。2025年印巴冲突的出色表现,为其建立了良好的名声,加之其价格亲民及现货优势,无疑都让其成为了热门选项。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军事合作的基础提供了支持,能够解决培训和备件的难题。相比之下,苏-57显得冒险而不确定,苏-35的高昂成本和麻烦维护使印尼心生不安,而KAAN的研发进度显然不能满足短期需求,而“阵风”又超出预算。鉴于印尼空军急于换装,能够立即投入使用的歼-10CE,其吸引力无疑更大。
不过,俄罗斯显然不会轻易认输,贷款和专家支持或许成为了其翻盘的关键。苏-35在印尼现有体系中具备相当的兼容性,而苏-57的五代机光环同样具备诱惑力。然而,俄制装备的维护问题,加上制裁的阴影,这些都需印尼仔细斟酌。
如果最终印尼选择了歼-10CE,则无疑会使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歼-10已经在巴基斯坦展现了自身实力,若印尼加入使用行列,将为中国的军工业争光。不过,美国与澳大利亚可能对此事坐不住,东南亚的军事平衡局势势必会受到影响。反之,若选择俄罗斯装备,印尼与莫斯科的关系将更为紧密,但西方制裁下的经济压力则可能让印尼倍感困扰。选择土耳其或法国似乎是最“安全”的选择,但同样面临着资金和时间紧迫的问题。
目前,印尼尚未下最终决策,评估小组正忙于数据分析,普拉博沃总统也在连夜召开会议,难免感到压力重重。歼-10CE的实战口碑及价格优势相当明显,而苏-35的火力和苏-57的未来潜力同样引人关注。然而,鉴于印尼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资金和时间,显然歼-10CE在这两点上具有很大优势,似乎胜利的希望并不渺茫。然而,政治的复杂性让这一切变得难以预测,最后印尼的选择也必将受到大国博弈的影响。
这场激烈的竞争仿佛是一场极具戏剧性的角逐。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与法国纷纷亮出自己的实力尚融,印尼究竟是否敢于下注,这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42架战机的最终归属,您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参与下方讨论!
发布于:天津市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